房屋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由混凝土结构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度失衡是导致墙面或基体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会产生水化热现象,内部温度高于外部温度。当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的差值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处于里层的混凝土会产生压应力,处于外层的混凝土由于散热较快或受自然界气温的影响产生拉应力,混凝土墙面由于受到内部的压应力和外部拉应力的影响出现裂缝。此外,混凝土墙面水分散失也是导致墙体裂缝的原因。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未及时加盖保护膜,混凝土内部的水分散失速度超过墙体凝固的速度,墙体产生拉应力出现收缩裂缝。裂缝问题不仅影响建筑物外观的审美,更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轻者造成经济损失,重者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依据标准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204—2002)》(D14-026-200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010-200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152-92)1.0.2为确保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测的质量,正确价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结构性能,统一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的检测方法,特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结构性能检测。
1.3在执行本规程时,还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009-2001)以及其它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1混凝土结构
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2.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由配置受力的预应力钢筋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加应力的混凝土制成的结构
2.3荷载效应
由荷载引起的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反应例如内力变形和裂缝等
2.4荷载效应组合
按极限状态设计时为保证结构的性而对同时出现的各种荷载效应设计值规定的组合
2.5基本组合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荷载和可变荷载的组合
2.6标准组合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对可变荷载采用标准值组合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
2.7准组合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对可变荷载采用准值为荷载代表值的组合。
材料强度检测:
1 采用回弹法对现浇剪力墙、梁、板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现场检测(同时用试剂测试碳化深度)。回弹值数据处理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第5、6、7章相关内容进行。
1.1 回弹值的计算根据JGJ/T 23-2011 5.0.1进行计算;
1.2 角度修正依据JGJ/T 23-2011 5.0.4和附录C执行;
1.3 浇注面修正依据JGJ/T 23-2011 5.0.4和附录D执行;
1.4 本工程采用统一测强曲线,根据附录B查表得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1.5 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根据JGJ/T 23-2011 7.0.2~7.0.3得出;
1.6混凝土抗压强度合格标准依据设计要求;
2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依据设计图纸,允许误差依据《G204-2002》(2010年版)8.3.2执行;
3楼板厚度依据设计图纸,允许误差依据《G204-2002》(2010年版)8.3.2执行;
4剪力墙厚度检测依据设计图纸,按《G204-2002》(2010年版)8.3.2进行定。
5轴线尺寸依据设计图纸,允许误差依据《G204-2002》(2010年版)8.3.2执行,
6楼层净高依据设计图纸,允许误差依据《G204-2002》(2010年版)8.3.2执行,
7钢筋保护层厚度依据设计图纸,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录E进行定。
(1)传统经验法,主要以原设计规范为依据,是按个人经验观察及计算结果来估结构性的一种经验方法。其特点是荷载计算以实际调查为准,材料取值以经验定为依据,对原设计采用的规范依据、理论计算、计算图形加以分析,判定其与实际结构是否相符,是否。这种方法主要是凭借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对结构性做宏观价,其具有检测程序少、花费低、方法简单、速度快等特点。但结构比较粗糙保守,与的水平密切相关。
(2)实用检测法,是在传统经验法的基础上,利用现测手段和试测技术,对结构材料强度等实测值进行分析和计算,按规范要求进行综合性检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初步分析事故原因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调查、材料试验和结构检验。然后逐项价、综合定,对建筑物作出较准确的检测。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且有效性较高,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性检测方法。(3)概率法,是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原理,采用非定值统计规律,对结构的性进行检测。其是将结构抗力和作用效应之间建立一定的数量关系。只要计算出失效概率,也就能得出建筑物的度。但失效概率是建立在大量统计数据基础上的,而建筑物事故检测事先恰恰缺乏这些资料的收集,因而概率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建筑检测检测常见原因分析:
建筑物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应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当建筑物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满足某项功能的要求或对满足某项功能的要求产生怀疑时,就需要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对结构的某一部份或某些构件进行检测。所以检测的目的是了解结构的安全性、适应性和耐久性是否满足要求,对结构做出正确的价,之后进行维修或加固,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延长其寿命。一般来说,在下列情况下要对建筑物进行检测、检测和加固:
1.1设计不周或有误
如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尾部和地基情况了解不全,地基承载力估计过高,漏算或少算作用于结构上的荷载;设计人员受力分析概念不清,结构内力计算错误等。
1.2施工质量低劣
如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有蜂窝、孔洞、露筋等缺陷,钢筋力学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砌体砌筑方法不当,造成通缝,空心砌块不按设计要求灌注混凝土芯柱;钢结构的焊接质量或焊缝高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1.3使用或改造不当
如未经核算就在原有建筑物上加层或对其进行改造,造成原有结构承载力不足;使用过程中任意改变用途加大荷载;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墙上开洞。
2、建筑结构检测调查的主要内容
1)建筑物位移、变形的情况。
2)裂缝开展及分布的情况。
3)施工中的缺陷及程度,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蜂窝、露筋等。
4)构件及材料的强度。
5)现有建筑及结构与设计文件是否相一致,
6)在建筑物的环境中,邻近是否有建筑工地及有无施工史。
7)当地气象条件及自然灾害情况,建筑物是否在雨季施工基坑,有无经受过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影响。
8)人为因素的影响。
9)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有无超载现象。
1)混凝土结构裂缝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应力裂缝、温度裂缝、干缩裂缝、沉降裂缝、施工裂缝、构造不合理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判别裂缝。
(2)砌体(混合)结构裂缝
砌体(混合)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外荷载变化引起的裂缝,二是由变形引起的裂缝(主要有温度变化,不均匀沉陷或膨胀等变形)。
裂缝定性:结构性裂缝或是非结构性裂缝。
结构性裂缝多由于结构应力达到限值,造成承载力不足引起的,是结构破坏开始的特征,或是结构强度不足的征兆,是比较危险的,必须进一步对裂缝进行分析。非结构性裂缝往往是自身应力形成的,如温度裂缝、收缩裂缝,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不大,可根据结构耐久性、抗渗、抗震、使用等方面要求采取修补措施。
结构性裂缝定性:可能引起的破坏形式为脆性破坏或是塑性破坏。
裂缝定量:查明裂缝的宽度、长度、深度、形态等量化数据。
裂缝趋势:判明裂缝是否稳定或是有发展趋势。由此可见,裂缝是造成厂房安全訌影响因素,因此在进行厂房质量安全检测检测过程中,对于裂缝的检测一定得很重视,不可忽视。
m.liquanhong.b2b168.com